您现在的位置:本港台现场报码开奖 > 学科站点 > 地理 > 正文内容

【新快报】著名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谈对梅州老家的感情——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更新日期:2018-12-25 浏览次数:

  【新快报】著名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谈对梅州老家的感情——我以是客家人而自豪 - 中山大学新闻网【新快报】著名学者、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谈对梅州老家的感情——我以是客家人而自豪 稿件来源:新快报2015-05-24第A15版

   作者:韩帮文

   编辑:金凤

   发布日期:2015-05-25

   阅读次数: 我的老家在梅州兴宁市的罗岗镇。提起罗岗镇众多的名人、名物、名景、名事,就不能不说梅州客家民居四角楼的杰出代表——善述围。而我就在这个大院出生、长大,见证了一个大家族在大动荡时代中的命运。这座建筑建于1900年,至今已经历百年沧桑。它与其他围龙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许多楹联书画或挂于厅堂,或刻于石柱,或书于门侧,或雕于墙壁,浸透了我们这个家族以礼、义、信、善为本的传统儒家思想。如有一副楹联上就写着:世界大英雄是从孝悌忠信中出,家庭长事业必须耕读勤俭外求,借此教育后代要勤耕苦读,要博古通今,浓浓的儒家文化气息也就飘逸而出。 ■讲述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袁伟时 ■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我们家族一方面重视儒家传统 一方面渴望引进新思想我们这个大家族应该算镇上第二大家族,第一大家族要数外祖父刘家。但是,这个家族到了我父亲那一代都已经中落了。我父亲有五兄弟,但有一个不幸夭折。父亲16岁的时候就出来做生意,后来支持他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读到大学毕业。而到了我这一代,整个家族的年轻人基本上都走出去了。一方面重视儒家传统,一方面渴望走出去、引进新思想,这是我们这个家族的特点,也是我的家乡当时的社会现状。当时,已有家庭送孩子到日本留学,有这样的认识很不简单。而在一些客家乡村,已经有思想进入了。就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说吧,我父亲忙于生意,无时间理我;我母亲是文盲,也没办法过问我的学业,我就在祖父创办的学校里读书。学校里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很多书,引导我进入了最早的文学启蒙与理性启蒙。这里的很多书都涉及新文学、新思想。我爱看小说与儿童文学,巴金、冰心的作品我当时就看过很多了。巴金的《家》对我产生了极大的思想冲击力。他写了一个即将分崩瓦解的旧式大家庭和一群打算冲破大家庭藩篱的年轻人,批判了一种落后的、几乎没有出路的家族观念。我在阅读的时候,感同身受,感觉这与我的家族命运很像。还有一套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有文库,涉及面非常广,有传统典籍,也有汉译名著,我自己就尝试钻进去阅读,接触了不少社会学理念,但当时不少概念很难理解。尽管我的家人平时不管我 ,但只要看到我在读书,他们就很高兴。我对新思想的兴趣越来越大,一直很想走出去,就像《家》里面的年轻人一样。是家乡的文化氛围启发了我 1947年,我终于离开了家乡,来到省城广州读书,先就读于一所高中。到了这个时候,读书的条件更便捷了。一方面,学校里面有很多书可以读,而且外面也有太多太多的书。比如汉民路(即今天的北京路)有几家书店,几乎广州所有的书都在那里,或者说想找什么书都可以找到。我就常去那里看书。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了新思想。鲁迅的书,我基本上读完了,对他崇拜不已;还有当时的名刊名报,比如《观察》杂志,都促使我成为一个激进青年。后来,我加入了共产党地下组织。直到现在,我都在坚守着五四以来逐渐确立起来的新思想。而这所有一切,都归功于我在家乡兴宁所受到的启蒙教育,是家乡的文化氛围启发了我、促动我在现代新思想这条道上走。我爱我的家乡。所以,至今,我乡音不改。还有客家的米酒,我始终认为要比绍兴的好。直到1991年我才再次回到家乡兴宁,回到罗岗善述围。往事不堪回首,什么都被破坏掉了。看着家族大院的种种破败景象,心痛不已。站在庭院里,不忍去瞧这断壁残垣,也不忍去想我儿时的完好景状。善述围这座百年建筑,在经历了特殊年代的很多社会运动之后,破坏得非常厉害。我听村里人说,这里在文革的时候还被改建成猪栏。后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家族中人,掏自己腰包一起重修好了这座建筑,虽然已无法再现旧日繁华,但也至少仿制了影迹。 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悬挂在中厅墙上,仍在警示着后人。推广客家文化应警惕盲目自大心态我来自客家山区,我以是客家人而自豪,但是,我不会太极端太片面地强化客家文化、歌颂客家文化。我始终以为,把自己捧得太高,把别人一一贬低,并不是一种理性、公允的文化心态。而如果只注意到优点,不谈不足,对地域文化的发展反而会造成很大不利。其实,汉族文化圈中的各地域文化大同小异,特别是各地的精英文化大致相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风俗民情与民间文化上。比如儒家文化,客家人很注重,但山东人更注重,因此不能将传承儒家文化当作客家地区的文化特点。而我们客家有山歌,这种民间曲艺很有特点,有独立的文化形态,很有客家文化代表性。客家地区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但还不能上升到风格,如果刻意总结出风格,并把风格无限放大,推崇备至,这对客家文化的发展并不有利。总之,我们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客家文化、推广客家文化,警惕文化保守主义与盲目自大心态。现在,梅州作为广东最大的客家人集中区域,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并不突出。梅州的发展为何迟缓呢?我以为在于尚未真正解放思想。教育方面,要支持民办学校,重点发展民办教育。1949年之前,梅州的文教事业是很发达、很成功的,现在,我们要再接再厉,延续上这个传统。(注:本文经采访录音整理)【简介】袁伟时著名历史学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1931年12月15日出生于广东兴宁。代表作有《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中国现代思想散论》等。岭南客籍文化名人 ●宋湘(1757-1826)广东梅州人。清朝著名诗人、书法家。被嘉庆皇帝授封为广东第一才子、后被人誉为梅州八贤之一。 ●黄遵宪(1848-1905)广东梅州人。晚晴诗人、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诗歌创作中,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是诗界革命之旗手。他生长于客家地区,对自己的客家身份充满自豪之感。他曾感叹客民者,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 ●丘逢甲(1864-1912)中国近代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生于台湾,在祖籍广东蕉岭病逝。清朝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他倾尽家资,组织和率领五万余人抗日护台大军,与日寇浴血奋战。 ●李金发(1900-1976)广东梅州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学习美术。他是我国第一位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之为诗怪,也是中国雕塑界的鼻祖。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原文链接: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5-05/24/content_713330.htm

(责任编辑:admin)
【字体: